左京之暮雨朝云(01-05)(24/32)

置衣物的所在。床墙壁上我记得挂有父母年轻时候的结婚照,父亲穿绿色军装,而母亲好像穿着洁白的连衣裙那种式样,那个老旧的年代很少有穿西装,而穿戴婚纱则更是少见,纯朴的年代,心却大都善良而朴实的!如今这幅照片不知道收藏到哪里去了,或者干脆已经毁了、扔了?我无从悉知!约莫、大概、可能也只有李萱诗曾偷偷回过老宅,睹物伤怀,便将那照片处理了。一切故旧,已不得而知。

我也无意深思,不过一丝微微的感触罢了!目光移到床另一侧,靠墙位置则摆放了一张写字台,上面还有一个带灯罩的台灯,父亲用的少,记得反而母亲常常坐在台灯下写着记。她有写记的习惯,事无巨细,点滴汇聚成娟秀文字,透过她温的笔触,跃然纸上,回味生活。

我幼时文科不大好,她很严厉的每抽空督导我,看了许多中外名著,那时候家中生活水平尚可,而那些书都是她从各处借阅而来,我读完她再去还给家。父亲总是微微一笑,并不置喙,其实内心当然明白她勤俭持家颇为有道!

我缓缓走向前,绕过床沿,坐在那张香樟木制成的写字台前。自然而然伸手去拉开抽屉,里边没有太多物件,只有几封泛黄的信件,用牛皮纸制成的封套,右上角贴着五分的邮票。信件大概有四、五封,从邮戳上看都是从长沙那边寄来的。我想之所以只有几封信,约莫是我十岁那年我们全家也迁到长沙生活,父亲跟写信的朋友同在一个城市了,自然也不用再通过书信联络。我带着好之心,晚来也并无杂事,所以轻轻抽一张信笺,阅读起来,字里行间都是一个叫何坤的男对父亲的问候和感激之,零零总总归纳,无非是这个叫何坤的男跟父亲偶然结识,相于微末。而父亲向来古道热肠,他总是会伸手帮助需要帮助的,从不计回报。故尔,他的朋友遍天下,也是他后放弃国企铁饭碗毅然下海弄的最大倚仗。书信中内容大同小异,在不同年月和时节所写,前后约莫历时三年,后来到底是断绝了音讯还是住的距离近了,改了联络方式已无法考证。我把这四、五封书信都从到尾略扫一遍,没有多少特别重要的事,但其中按书写期排列第四封信中提到对方祖传中医回春之术,谨慎的问及我父母房事状况,夫妻敦伦之事,尤其在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,如何轻率对外道?而且,普通友之间打听对方生活方面的内容也颇为不恰当。而我自然不知道父亲是如何回复他的,不过,惊讶的是,何坤第五封信中居然附赠了一张中药古方,我不懂医道,自然无法评估此方究竟有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