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三章 值得佩服的人(2/5)

“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慎受教了”

“公子也听过师叔的《劝学》?”

颜路好奇的问了一句。

“荀夫子乃当世慎佩服的三个之一,荀夫子的《劝学》首篇,慎牢记在心。”

说起来都是泪,前世上语文课的时候睡得太香,在课堂上打呼噜。

把班主任气的,每天上语文课都要自己背诵一遍荀子的《劝学》,嬴慎就是再不要脸,也架不住每天都站着上语文课让全班同学看自己的笑话。

“哦?老夫竟如此有幸?”荀子捋了捋胡须,觉得很是受用。

瞧瞧,这位公子最起码对自己的《劝学》篇很是了解。

这就是自己《劝学》所希望能达到的目的。

颜路倒是对嬴慎所说的三个很感兴趣,闻言好奇道:“不知慎公子所佩服都有谁?”

别说颜路了,荀子也很好奇。

成功转移话题!

嬴慎只会背《劝学》首篇,当然没兴趣跟这两位聊这些。

“慎以为荀夫子虽为儒家出身,却非因循守旧之。”

不然也不会教出李斯,跟韩非两个法家弟子。

要知道,儒家跟法家的思想基本是对立的。

能从儒家里蹦出来两个法家弟子,简直是疯狂的在打儒家的脸。

得亏荀子地位够高,但就算如此,后世对于荀子的儒家身份还是有很大争议的。

“时代变迁,各家学说若不能因时制宜,最终只会被时代所淘汰,荀夫子可说是为儒家续命之。”

墨家就是很好的例子,而且秦时的墨家还是反秦分子,在燕丹的带领下连学问都不做了,天天想着打打杀杀,墨家不消亡就真的是没天理了。

“公子谬赞了,老夫可担不起公子这番话。”荀子虽然很受用,但也没那么膨胀。

不过对于嬴慎说的话,荀子还是很赞同的。

儒家虽然庞大,但仕途一直不顺,从未进入过国家权力中心。

荀子在整理儒家典籍时,也对于一些儒家的思想提出了不少异议,也因此虽然荀子很出名,但依旧不是上任儒家掌门

毕竟儒家不可能让一个对自家学说都不不认可的做掌门。

“慎第二个佩服之,就是父皇。”

荀子跟颜路闻言点点,嬴政确实是个值得令佩服的帝皇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